摘要:粵語歌,難道又要靠內地綜藝來拯救?

最近,芒果臺的《聲生不息·大灣區(qū)季》熱播,時隔兩年這檔綜藝再次聚焦粵語歌,吸引了不少粵港澳朋友的關注,但同時惹來不少爭議。

例如節(jié)目開局預熱就拋出“港樂已死”的話題,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:有網(wǎng)友認為如今的粵語樂壇確實“鬼五馬六”,也有網(wǎng)友大膽開麥:“唔該話港樂已死嘅人聽多幾首新歌再講啦!”

《聲生不息》回歸,開篇第一句“港樂已死”?

▲《聲生不息·大灣區(qū)季》先導片截圖

那么粵語歌真的已死,還是活得更好?粵語歌,難道又要靠內地綜藝來拯救?

01

巨星稱霸,壟斷歌壇

上世紀八十年代,香港成為世界聞名的自由港和全球金融中心,經(jīng)濟的繁榮也促進了粵語流行音樂等亞文化的蓬勃發(fā)展。

張國榮、譚詠麟、陳百強、梅艷芳在香港樂壇引領風騷,“譚張爭霸”一度成為樂壇焦點。那時候粵語歌席卷全世界所有有華人的地方,伴隨著香港電影的強勢輸出,在日韓地區(qū)也占據(jù)一席之地。

粵語歌唱片銷量急升,金唱片的銷量標準從超1.5萬升至2.5萬張,白金唱片從3萬升至5萬張。在這個數(shù)量要求下,張國榮仍然能不斷地刷新銷量紀錄,1987年的《愛慕》專輯僅僅在韓國地區(qū)的銷量就已經(jīng)突破四白金。

《聲生不息》回歸,開篇第一句“港樂已死”?

▲譚詠麟與張國榮,圖源水印

譚張梅陳的輝煌之后,九十年代“四大天王”延續(xù)香火,帶來了全民瘋狂的追星潮。

在近十年的時間內,“四大天王”壟斷了粵語歌頒獎禮和排行榜,例如1990年至2000年,勁歌金曲頒獎禮“最受歡迎男歌手”都在四大天王之間產(chǎn)生,又例如1993年“十大中文金曲”中,“四大天王”的作品就占據(jù)了8首之多。

《聲生不息》回歸,開篇第一句“港樂已死”?

▲四大天王,圖源網(wǎng)絡

雖然“四大天王”成就了眾多傳奇,但其稱霸客觀上擠壓了老牌歌手的生存空間,也壓制了不少新生代歌手的上位,寡頭之勢并不利于香港樂壇的良性發(fā)展。

到了千禧年間,謝霆鋒、陳奕迅、鄭秀文、楊千嬅、古巨基、容祖兒等歌手展露光芒,但是這些歌手身上已經(jīng)沒有了超級巨星的光環(huán)。或者說,從這個時候開始,香港樂壇的巨星時代已經(jīng)過去。

02

小星閃耀,百花齊放

“港樂已死?你講咩???我們可能很難再遇到巨星時代,但是小星星們夠多夠耀眼,也能把天空打亮?!比葑鎯涸诠?jié)目中發(fā)言。

如今亮眼的新生代歌手并不少——張?zhí)熨x,《反對無效》《老派約會之必要》等大熱單曲不斷,來內地開演唱會一票難求;Gareth.T湯令山,今年一首《緊急聯(lián)絡人》火遍香港,更是火到抖音;

林家謙、馮允謙才華橫溢,是全能型的歌手及音樂制作人;廣州人陳蕾,在2023年“叱咤樂壇”頒獎禮中成大贏家,被港媒評價為“新樂壇天后”;

還有鄧小巧、洪嘉豪、炎明熹、Kiri T謝曉盈、moon tang鄧凱文、林智樂……

《聲生不息》回歸,開篇第一句“港樂已死”?

▲圖源網(wǎng)絡

除此之外,如今粵語歌的題材也越來越多樣化。

黃霑的博士論文曾提到,以往香港流行音樂的主流是“情歌”,從九十年代中起,情歌更是變得千篇一律了。而現(xiàn)在眾多歌手和詞作者開始跳脫男女情愛的萬年話題,講社會狀況、聊自我成長、談人生哲理。

2005年,陳奕迅發(fā)行了一張非情歌主題的專輯,包含《夕陽無限好》、《浮夸》、《葡萄成熟時》等歌曲,探討人生境遇與道理。謝安琪用《喜帖街》關注社會拆遷,用《祝英臺》主張女性平權,用《字里行奸》批判狗仔和民眾過度窺探公眾人物等問題。

《聲生不息》回歸,開篇第一句“港樂已死”?

▲非情歌主題專輯《u87》被歌迷譽為“神?!?,圖源網(wǎng)絡

新冠疫情期間,容祖兒的《東京人壽》,林家謙的《時光倒流一句話》傳達世事無常、珍惜當下的真諦;

陳蕾的《下流社會》反映現(xiàn)今“躺平一族”的心態(tài),《窮人的薔薇》質問人性善惡,由于其歌曲總以生活挫折、社會問題為題,被稱為“樂壇社工”;

Supper Moment的《無盡》,張敬軒的《隱形游樂場》,鄧小巧的《神愛世人》,以不同曲調撫慰與激勵失落的人心。

《聲生不息》回歸,開篇第一句“港樂已死”?

▲2022年至今,樂隊Supper Moment在內地開了近20場巡演,圖源網(wǎng)絡

就算是情歌,其創(chuàng)作主題也更加貼近時代——容祖兒的《心之科學》,圍繞近年互聯(lián)網(wǎng)討論得很多的“PUA”等親密關系困境。

就算是被萬人嘲的Mirror成員姜濤,亦有《dear my friend》這種立意很好的友情題材作品。

《聲生不息》回歸,開篇第一句“港樂已死”?

▲《聲生不息》上,順德出生的年輕歌手李昊翻唱《心之科學》,圖源網(wǎng)絡

最后,粵語歌如今在曲風上也邁向多元化——樂隊Dear Jane、Zpecial 的浪漫搖滾,Gordon Flanders的港式R&B,王菀之的空靈與前衛(wèi)……

如今的香港樂壇,可以說是新鮮、多元與有趣的。

03

時代在變,媒介在變

既然新人新歌不斷,那么“港樂已死”的錯覺與論調又是從何而來的呢?

究其客觀原因,雖然如今的粵語歌壇依然有生命力,但其在華人社會中的影響力,確實不及上世紀80-90年代。

內地樂壇的崛起和全球音樂市場競爭加劇,使得香港樂壇的市場份額逐漸被擠壓,加上傳播媒介的改變,音樂選擇變得越來越豐富,很多年輕人除了粵語歌、普通話歌之外,還喜歡聽歐美歌、日韓歌等其他地區(qū)的音樂。

《聲生不息》回歸,開篇第一句“港樂已死”?

▲《聲生不息》節(jié)目畫面

香港著名音樂人陳少琪在節(jié)目上表示,近年來的港樂沒被大家看見,跟作品沒關系,跟聚光燈有關系。以前的港樂是很多不同地方的聚光燈,都投射到港樂的舞臺上,現(xiàn)在只是聚光燈挪了位置。

另外,很多年紀稍大的朋友依然緬懷著,與自己的青春記憶緊密相連的那個時代,一旦提到新人新歌,便只留下一句輕蔑的“聽都未聽過”“粵語歌玩完了”。

?

《聲生不息》回歸,開篇第一句“港樂已死”?

▲《聲生不息》節(jié)目畫面

這種心理,可以用英國科幻作家道格拉斯·亞當斯的“科技三定律”解釋:人們總覺得在出生時已經(jīng)有的科技是稀松平常的,在自己15-35歲之間誕生的科技都是革命性產(chǎn)物,在35歲之后誕生的科技都是違反自然規(guī)律要遭天譴的。雖然這個定律講的是科技,但也可以類比到流行音樂、電視電影等文化產(chǎn)品上。

香港組合農(nóng)夫曾表示:“香港一直有很好的音樂制作人,但是聽歌的人可能印象流,不熟悉的名字也就不關心罷了?!睆埦窜幓貞皹穳阉馈痹掝}時也說過:“你留意佢,佢咪無死咯,你唔理佢,其實佢死同未死冇區(qū)別。

《聲生不息》回歸,開篇第一句“港樂已死”?

▲《聲生不息》節(jié)目畫面

最后我們也衷心建議,芒果臺有心推廣粵語歌的話,別再懷舊老歌占大頭,多來點“黃百鳴唱《記憶棉》”的搭配,才真能助粵語歌生生不息。

各位自己友,

你怎么評價新一季的《聲生不息》?

歡迎在評論區(qū)留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