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廣州很多市民都在關注一件事:聽說東山口要拆?

原來,有關部門最近公布《廣州市軌道交通十號線署前路站項目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方案》征求意見稿,提出需要對署前路、廟前直街的臨街建筑進行拆除,以修建十號線署前路站。

對于這個拆除方案,不少市民還沒搞清楚情況,就已經(jīng)失聲驚呼:”東山口都要拆?!”

再加上拆除的建筑包括修葺不久的陳樹人紀念館、越秀區(qū)圖書館,也引起了媒體和社會各界尤其是藝術界的關注。

還有一些市民覺得這個地方凝聚了一代人的記憶,周末跑到東山口拍照留念。

對于市民的高度關注,相關部門也出面解釋,說拆除的建筑并不包括歷史建筑,更不會涉及龜崗、新河浦一帶,請廣大市民放心。

事實上,每一座有歷史的城市,都面臨著發(fā)展與保護的矛盾,永遠有著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的苦惱。

相信大家都知道北京城的故事。當年北京城改造,梁思成為了保護北京古城和古建筑,同時也為了適應未來經(jīng)濟發(fā)展,提出了保護舊城修建新城的方案??上н@個方案得不到采納,北京大量古建筑被拆除,連古城門也不能幸免。

我們現(xiàn)在回望過去,當然理解梁思成的遠見卓識,但在當時的城市管理者和市民看來,舊的不去新的不來,老東西不見得有什么價值,拆起來自然也毫不留情。人總是有時代局限的,能超越時代的智者永遠都是少數(shù)。

就如著名的濟南老火車站,當年城市管理者以無知者無畏的精神將寶貴的建筑拆除,不是因為他與濟南過不去,只是因為他真的不懂老火車站的價值。

當然,并不是所有的舊建筑都必須保留,滄海桑田世道變遷,不以人的意志為轉(zhuǎn)移,連巴黎圣母院都遭火災呢。市民生活的便利、現(xiàn)代科學的發(fā)展、城市功能的需要,都會與舊建筑產(chǎn)生碰撞。有時候,該拆還是要拆,有時候,不想拆也沒辦法——魚與熊掌不能兼得。

只是在拆除與保護之間取舍,在情懷與現(xiàn)代化之間抉擇,我覺得應該秉承一個原則——謹慎。

因為不管是專家學者也好,行政官員也好,都有他們的局限性。對于建筑也好,對于地區(qū)的文化也好,我們不一定能在當時就作出最準確的判斷,做出最優(yōu)的決策。

例如,陳樹人紀念館雖然不是歷史建筑,但卻是嶺南畫派大家陳樹人先生的故居舊址,而這個紀念館也成為了當今嶺南地區(qū)藝術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地點。紀念館修建于1987年,現(xiàn)在還不是歷史建筑,但如果維持下去,就有機會變成歷史建筑。對于這樣一個頗具意義的紀念館,該保護,還是該拆除?

我并非一味執(zhí)著于保留一切舊事物的保守人士,所以對于修建地鐵而需要拆除一些舊建筑,只要不傷及重要的歷史建筑,我并不反對。至于哪些建筑應該保留,哪些可以拆除,我并無研究,也無定見。

只是你我皆凡人,城市規(guī)劃者、管理者亦然。凡人總有看不穿、看不透的關節(jié),所以總需帶著些許敬畏,些許謹慎,多了解些民情民意再做決定,方為善策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