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不久“星巴克拒收硬幣“的新聞成為大家討論的熱點。視頻博主到星巴克點餐打算使用硬幣付款,結果點被告知店內不收硬幣,因為一周只去一次銀行很麻煩。而后星巴克道歉并解釋只是出于防疫安全而提倡使用電子支付。
在疫情期間,大家都習慣使用二維碼、電子支付等等智能手機+互聯(lián)網(wǎng)技術,覺得這樣方便快捷又衛(wèi)生。
確實因為有了這些技術,無論是防疫追蹤、還是居家防護,我們都能高效快速地做到。但與此同時,我們忽略的是“一部分人的極度方便會造成一部分人的極度不方便”。
8月17日,黑龍江哈爾濱,一位白發(fā)老人乘公交車疑因沒有手機無法掃碼,司機停車拒載;
8月7日,遼寧大連一地鐵站內,老人乘地鐵時因無健康碼受阻;
3月22日,黑龍江五大連池一大爺因使用老人手機無法掃健康碼,防疫人員不讓其通行,兩人因為發(fā)生口角,后產(chǎn)生肢體沖突,拳腳相加……
沒有智能手機、不會上網(wǎng)的人,在現(xiàn)在這個社會,寸步難行……
首先,智能手機最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電子支付,就像上面提到的“星巴克拒收硬幣”,拒絕收取現(xiàn)金的店鋪并不少見。
6月份有位網(wǎng)友控訴自己家的爺爺想去營業(yè)廳交電話費,結果跑了6家營業(yè)廳都說不接受現(xiàn)金支付,只能使用網(wǎng)上營業(yè)廳或者使用電子支付。老人家跑了一下午,結果只換來了:“沒辦法,上面的規(guī)定改不了。您回去讓您的兒女幫忙弄吧?!?/strong>
無獨有偶,網(wǎng)友李滿月說她在便利店森羅里購物兩次,兩次都被以沒有零錢為由拒收現(xiàn)金;網(wǎng)友黑黑鴨在一家很普通的米線店里看到,店主直接擺放“不支持現(xiàn)金支付”的牌子;網(wǎng)友皮皮也發(fā)現(xiàn)自己家附近的超市,收銀臺赫然標識“不收現(xiàn)金”。
▲圖源微博
在廣州的街頭,雖然這種赤裸裸拒收現(xiàn)金的店鋪并不常見,但還是很多不方便的現(xiàn)象。
例如快餐店里,人工點餐只剩一個,柜臺后經(jīng)常空缺,店員都跑去幫忙后廚和打包。店內要么是機器點單,要么只能使用手機小程序下單支付,就連年輕人也時常被搞得頭昏腦脹;
▲圖源水印
一些食品超市、日用品商店買單時也無比繁瑣,非要你下載個專屬APP才行,人工付款通道還排得很長很長……
▲圖源36氪
▲年輕人也要吐槽的麻煩程度
你要是想堅持使用現(xiàn)金,小店主會以各種“賣慘”的理由婉拒你,而大型一點的商場會以“防疫要求、無接觸安全”來拒絕你,絕大部分的老人或者沒有智能手機的人,只能失望離開。
▲實際上,拒收人民幣是違法行為? 圖源水印
除了支付手段過于先進外,一些公共場所的布置也是“過于先進”。
只要經(jīng)過銀行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每天都有老人家排隊等開門,因為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繳費、每個月的退休金等等都需要在這里完成,銀行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。
▲廣州某建行門前,老人排長龍? 圖源水印
但對比起幾年前的銀行,近年來的銀行呈現(xiàn)一個“智能化”趨勢——機器多、真人少。各大高校的金融學院老師都會和自己的學生說,銀行縮招了、裁員了、不再是一個鐵飯碗了,因為很多一線業(yè)務被機器替代,最開始是ATM機取代柜員,而后是智能AI取代大堂經(jīng)理。
▲圖源水印
銀行是效率提高了、成本節(jié)省了、管理方便了,但對于老人而言,要么對著一堆機器措手無措,要么拿號等待那唯一的窗口排上幾個小時。
自己友李菲菲說,她上次去銀行取錢,發(fā)現(xiàn)有好幾個老人家在機器前不知所措,然后她就花了一個多小時,一個個地幫助老人弄好。
銀行的小昭也很無奈,整個大堂經(jīng)常只有她一個人,每天來辦理業(yè)務的人很多,她顧得上這個就顧不上那個,“銀行智能化是無法改變的趨勢,我也無能為力。最后痛苦的就是我們這些一線員工,每天工作量超標之余,還經(jīng)常被罵。”
▲圖源北京晚報
不光是銀行,很多政府機關業(yè)務大廳也常常需要操作機器,拿號、辦證等等都需要使用機器。
在疫情期間,老人生活的不便更為明顯,由各種“健康碼”和“無接觸”操作衍生而來的程序,全方位地加重了老人沒有智能手機、不會上網(wǎng)操作的窘?jīng)r。
3、4月的時候,廣州是真的哪哪都需要出示穗康碼,就是去個家門口的小公園、常去喝茶的酒樓、最受老人歡迎的平價超市都得出示穗康碼。
雖然現(xiàn)在很多小公園、超市、餐飲店都不需要出示穗康碼,但變成了把年輕人都要難倒的網(wǎng)上預約制。
無論是去廣州圖書館、廣東省博物館,還是海珠濕地公園、白云山,抑或是想嘗鮮去新的白云山麓湖越秀山連通工程,這些公共場所都需要預約。
▲“云道“現(xiàn)場? 圖源廣州日報
有些還能有志愿者幫忙預約,或者拿個身份證了就能進,但像圖書館、濕地公園這種,預約名額還得在網(wǎng)上搶著來,搶的時間還有限。
▲各種預約小程序,圖源水印
公園還能不去,但醫(yī)院不可能完全避免。最令老人家痛苦的,莫過于醫(yī)院掛號。
疫情后,大型醫(yī)院幾乎都要在網(wǎng)上掛號,還得和黃牛搶號。難以接受的是,網(wǎng)上掛號不會是疫情下的特殊操作,而是日后必然趨勢。一些醫(yī)療領域的專家預測,預約掛號可能成為常態(tài),逐步取消現(xiàn)場掛號。
這不是要命嗎,誰家的老人沒個小病小痛的,每個月開藥是常態(tài),偶爾還要去復診一下。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想依賴子女,也不是每個老人都有子女,這樣會否導致看病更難了呢?
還有很多生活上的細節(jié),比如拿快遞要通過快遞柜、各式各樣的健康碼(珠江新城不同寫字樓認領的碼還不一樣、不同市區(qū)不同碼)、高鐵火車票得網(wǎng)上買等等都讓沒有手機、不會操作的老人寸步難行。
▲快遞員總是一聲不吭就放到柜子里
▲需要掃碼才能用的購物推車,圖源水印
▲圖源水印
毫無疑問的,一次疫情暴露了這個社會對于老年人的遺忘。現(xiàn)實里我國的老齡化趨勢無法逆轉,但實際上我們并沒有做好準備,也沒想好為他們做什么。
澎湃新聞評論員曾于里說:“這個世界在討好年輕人,整個世界的運作也是在圍繞年輕人的?!?/strong>
媒體話語權被有一代又一代有消費能力的年輕人掌握著,你聽見的、看見的都是被過濾過的,以至于政策很多時候都在拼命往“年輕化”進化。
▲你確定這是給老年人設計的?? 圖源水印
不是說“現(xiàn)代化”、“智慧化”的城市不好,而是這些“現(xiàn)代化”、“智慧化”是針對年輕人的,而不是在幫助老年人的。
而且在很多“老人沒有健康碼無法出行”的新聞出現(xiàn)后,評論呈現(xiàn)一種“社會太快了,我們要等等腳步慢的人”的矯情。
實際上,無論是主張“社會慢一點遷就老人”的遷就論,還是主張“年輕人多點耐心教教”的教導論都是一刀切的言論。
在發(fā)表辯論之前,我們不是應該詢問一下老年人群體的想法嗎?這個社會不應該同時兼容不同想法的老人家嗎?
有的老年人很潮很酷,從來不需要、也不喜歡別人遷就他們,不需要你說他們早已跟上時代步伐。
例如在各大視頻網(wǎng)站的老年人網(wǎng)紅,分享各種故事的90歲廣州奶奶“敏慈不老”,立志食遍年輕人100種食物的70多歲汕頭大叔“鮀城大叔“,還有幽默搞笑美食博主”結巴老爹“,以及熱愛做木工“阿木爺爺”的等等,他們都是樂意去挑戰(zhàn),想要不斷學習的老人。
他們需要的是年輕人耐心,能回答他們的問題,能玩在一起。對于這種類型的老年群體,一句“隨便玩,玩不壞”的鼓勵比“別折騰了,反正我們會幫你的”來得更開心。
▲敏慈不老奶奶講述她學用手機的過程
當然也有真的學不會使用、或者就是不愛電子產(chǎn)品的老人,那社會就該給他們保留更原始簡單的操作方式,人工對話的程序,身邊的年輕人也多幫幫忙理解一下,保留“不智能”的自由。
我們年輕人總說著“選擇自由”、“社會多樣化”,我們總是希望這個社會兼容更多樣的文化和人生,那么同理,老年人也該有“選擇自由”,也該尊重他們的想法,兼容理解不一樣的做法。
與其說,這個社會不該拋下任何人,不如說這個社會不該過濾掉任何人的聲音和選擇。
各位自己友,
你們覺得疫情期間,
哪項措施對老年人來說太難了?
歡迎在評論區(qū)發(fā)表你們的看法!
最新評論